我的少年時光一直在鄉下,住青磚大瓦房和窯洞。那些大瓦房都是清代民居,瓦房上,很適合一種叫瓦松的多肉植物生長。那時候,雨天,我坐在大宅院里的廊檐下,看對面瓦房上的瓦松發呆。上學了,我又會在作文課上望著教室對面房屋上的瓦松發呆。那些古老的大宅院連成片,房子也對稱而建。多虧了那些可以孕育瓦松的古老的大房子,它們讓我學會了沉思,在沉思中,文字發芽,長成一種叫作靈感的東西。 瓦松很招人喜歡,被親切地稱為“肉肉”。我在網上搜索,發現它主要分布在深山向陽坡面、巖石隙間、古老房屋的瓦縫中。這樣看來,它需要的應該是一個長期形成且從未被破壞的環境,一旦環境變化,它將無法存活。 我仍覺得它很好養,養在我老家,在那些青磚黛瓦的瓦房上,野生野長,不畏嚴寒酷暑,不懼風霜雨雪,也不嫌棄腳下土層的稀薄。 我想要的是那種長在故鄉老瓦房上的瓦松。看著它們,似乎可以緩解我壓在心頭的某種情緒。這種瓦松,我在老家劉家寨看到過,在其他一些古村瓦房上也看到過。在伊川白沙參觀古鎮時,我又看到了。我用鑰匙小心地在一處濕潤的墻根下取下一棵,準備帶回去養起來。 街兩邊古宅的房坡上,無一例外長滿了瓦松,在瓦松開花的季節,一株低到房檐上的瓦松,似乎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,粉紅色的小花,一朵朵開到了極致。隨行的人紛紛拿出相機拍照,當地的朋友甚至提議把那朵瓦松摘下來送我。我鄭重地搖搖頭拒絕了。長在古老村落青磚黛瓦縫隙里的瓦松,是從舊時光深處走來的一段鄉愁,也只有長在那里,才是舊時的模樣。 這讓我想起前幾日隨扶貧志愿者走訪的一個古村落,在一處雜草叢生的老房子門前,一塊巨大的元寶石臥在那里,有人提議把它賣出去換幾個錢,以緩解現在宅主的困窘。元寶石,因其形狀神似元寶而得名,別名砑光石、踹布石等,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。這家房主的祖上,可能開過染布作坊,并以此經營維系一家的生活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,石頭,見證著一段歷史,倘若有一天,石頭沒有了,也就斷了故事的根。 歲月無情,人會老去,滄海會變為桑田……我們費盡心思,也留不住一段時光的尾巴,在自然與老物件面前,我們唯有敬畏。 >>>更多美文:精美散文
- Oct 05 Sat 2024 03:41
你是否是你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